废气处理为何不可忽视?从环境到健康的关键影响解析
VOCs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的成分构成较为复杂,主要包含烷烃、芳烃、烯烃、卤烃、酯类、醛类及酮类等七大类化合物。在这类物质中,约有三分之一具有毒性,其中芳烃、酮类、酯类等物质,一旦与人体接触,可能对眼睛、皮肤、血液系统、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造成中毒伤害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甲醛、苯等典型 VOCs,不仅对人体存在显著毒性,还会引发多重环境效应:它们能够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,进而形成光化学烟雾;同时,还可与大气中的硝酸根离子(NO₃⁻)、臭氧(O₃)等氧化剂发生复杂反应,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,而这种气溶胶对环境中 PM2.5 浓度的升高有着重要影响。
回顾 2016 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,在六项核心监测指标中,臭氧(O₃)成为唯一呈现浓度上升趋势的污染物。这一现象表明,加快推进臭氧与 PM2.5 的协同防控已迫在眉睫。由于 VOCs 是 PM2.5 与臭氧共同的关键前体物质,有效控制 VOCs 的排放,不仅能助力降低 PM2.5 浓度,还可减少臭氧污染,从而缓解雾霾天气与光化学烟雾对环境的影响。
从国际治理经验来看,美国、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年间便已认识到 VOCs 对环境的潜在危害,纷纷制定并落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环境污染管控政策,为全球 VOCs 治理提供了参考。反观我国,当前大气污染问题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,兼具污染负荷高、多污染物叠加的特点,大气污染类型已逐步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,转变为以 PM2.5 和臭氧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型污染。尽管众多学者已针对空气污染的类型、特征展开了大量研究与分类梳理,但空气污染受气象条件、产业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,其污染状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,因此,通过科学的废气净化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处理,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必要手段。
从生态与人类生存的关联来看,人类及所有生物要维持生命活动、开展各项生理代谢与生产活动,都离不开从环境中汲取营养物质。可以说,人类的生命存续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,只有保护好与人类及各类生物息息相关的空气环境,才能保障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、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顺利进行。若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剧,将会对全球气候与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,进而威胁人类的长远发展与基本生存。基于此,人类亟需采取有效措施,协调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共存关系,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